汉语拼音字母表 - 声母表 | |||||||
---|---|---|---|---|---|---|---|
b玻 | p坡 | m摸 | f佛 | d得 | t特 | n讷 | l勒 |
g哥 | k科 | h喝 | j基 | q欺 | x希 | y医 | w屋 |
zh知 | ch吃 | sh诗 | r日 | z资 | c雌 | s思 |
汉语拼音是拼写汉民族标准语的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是以北京语音系统作为语音标准的。北京音也是中国地域最辽阔、人口最多的北方方言的典型代表。
解释汉语拼音用法和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拼音文字方案的国家标准,也是联合国规定用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专用词语的国际标准。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拼音方案,是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有关中国的专用名词和词语的国际标准。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批准公布推行。
《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采用音素化的音节结构拼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的一种方案。
汉语拼音声母表配图版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b [玻]: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 [坡]: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 [摸]: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f [佛]: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 [得]: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t [特]: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n [讷]: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l [勒]: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g [哥]: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k [科]: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h [喝]: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j [基]: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 [欺]: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 [希]: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知]: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h[嗤]: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诗]: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r [日]: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z [资]: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 [雌]: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 [思]: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y [医]: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w [巫]: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汉语拼音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同韵母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
声母的本音是声母本来的音值,不带元音。
声母的呼读音是声母后面带上一个元音而成的音。